
南投埔里桃米社區湖畔,最近悄悄立起一座神秘的教堂。這座名為Paper Dome的教堂與眾不同,它是台灣第一座紙建築,也是第一座來自海外的遊牧建築。過去十年,它曾在日本神戶撫慰無數阪神地震災民,如今落腳埔裏展開新生命。
由新故鄉文化基金會策畫的新故鄉見學園區,歷時三年終於完工,將於九月二十一日啟用。園區包含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的紙教堂,以及台灣建築師邱文傑設計的新故鄉見學中心,象徵兩地建築師的震災經驗傳承。
紙教堂原是一九九五年阪神大地震之後,坂茂為燒燬的神戶鷹取教會所設計。當時開始著手研究紙建築的他,以五十八根紙管做主結構,動員三百名義工搭成橢圓形的新鷹取教堂。這座紙教堂便於拆卸、移動與重建,符合新世紀的環保概念與遊牧精神。
十年後,紙教堂功成身退,並在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的推動下,將五十八根紙管運到九二一大地震災區埔裏桃米生態社區。他邀請設計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的建築師邱文傑,在紙教堂旁再設計一棟象徵台灣精神的新故鄉見學中心。
鷹取紙教堂是以玻璃纖維浪板構築長方形外墻,訪客經回廊走入大廳,會感受由屋頂棚幕射入的天光,生成向上昇華的奇妙感受。廖嘉展表示,新生的桃米紙教堂,與“前世”鷹取教堂幾乎一模一樣。
邱文傑表示,見學中心以台灣常見的C型鋼為主結構,卻把鋼彎成各種形狀,讓“彎曲的鋼”和“硬起來的紙”形成有趣的對比。
紙教堂前的廣場將成為露天表演中心,見學中心則做為農民市集、社區營造工作坊與展覽之用。九月二十日將舉行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祈福儀式
以上摘錄自網路
從以前就在網路上看到紙教堂的照片和介紹,
就一直很想去看看,
剛好有這機會能去當然不能錯過,
雖然白天和晚上的教堂各有各的味道,
就看大家喜歡哪一種感覺的教堂嚕!
接下來就來看看照片吧!
1.還是白天的教堂
2.教堂旁的池塘
3.另一個角度
4.教堂裡面
5.
6.這裡是正門
7.正面
8.
9.
10.
11.裡面開燈嚕!
12.玩玩不同的白平衡
13.
14.
15.晚上的教堂有另一種感覺
16.
17.幾個大學生把相機放在地上玩自拍
18.
19.
20.
21.
個人是比較喜歡晚上的教堂,
也因為想體驗晚上的教堂所以幾乎一整個下午都待在這裡,
如果想到此一遊的朋友,建議可以下午接近傍晚時刻到達,
入園費50元可抵消費唷!
拍的不好傷眼請見諒
其他照片在相簿裡嚕! 可以點我